<rp id="l8jzc"><object id="l8jzc"><input id="l8jzc"></input></object></rp>

  • <button id="l8jzc"><object id="l8jzc"></object></button>

  • <em id="l8jzc"></em>
  • 江蘇高等教育網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辦: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
    協辦: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學院
    當前位置:首頁學會動態正文

    “2022年學術年會”系列報道|葛道凱:用黨的二十大精神引領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來源: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作者:李景怡發布:2022-11-27 07:59分享:

    本文為江蘇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黨組書記葛道凱在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2022年學術年會上所作的專題報告,文章根據現場報告內容整理,部分有刪減。

     

     

    個人簡介:葛道凱,江蘇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黨組書記。曾擔任北京大學教務處副處長。1995年到當時的國家教委任職,曾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處處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校長、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主要工作和研究領域包括沉積學、高等教育管理、現代遠程教育管理和職業教育管理等,曾獲得地質礦產部、教育部科技進步獎,國家級和省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等,先后參加過國家科技攻關項目、攀登計劃項目、“973”項目及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研究工作。

     

    一、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的二十大是在國家邁上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具有劃時代、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是一次高舉旗幟、凝聚力量、團結奮進的大會。黨的二十大報告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宏偉藍圖,是我們黨開啟新時代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報告中直接闡述教育的內容共12處,明確到二〇三五年建成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總目標,凸顯了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上持續用力,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教育實現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實現全面深化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全面深化高??萍紕撔麦w制機制改革、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邁入世界中上行列。江蘇教育發展成就概括為“三實現兩開啟一順暢”:學前教育實現普惠健康發展、職業教育實現產教融合普遍實踐、高等教育實現普及水平和整體實力歷史性飛躍,義務教育開啟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新階段、普通高中教育開啟特色多樣理性發展新階段,江蘇學子的入學升學之路更加順暢科學。

        全國教育大會明確了“九個堅持”的頂層設計、思路原則和任務要求,深刻回答了關系教育現代化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針對教育難題,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統籌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體。

        落實黨的決策部署和要求,明確教育改革的發展目標;明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堅持教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明確教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明確教育的根本問題是“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明確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關鍵領域。

        黨的二十大要求我們牢牢把握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對于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政治意義、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對于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理論意義、牢牢把握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對于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戰略意義。

    二、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階段及江蘇方位

        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從不斷學習他國經驗模式的老路轉向中國特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上,總體邁入新的發展階段,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高等教育強國的發展目標。作為高等教育大省,江蘇高等教育現代化總體水平和核心競爭力位居全國前列,可以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探路者和改革先鋒。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是衡量高等教育發展階段的重要指標,普及化是21世紀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主要趨勢。中國高等教育普及化具有“三個呈現”的特征——時間短、進程快,超大規模,政府主導、計劃發展。

        隨著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教育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也發生了變化。當前教育基本矛盾轉變為人民群眾教育需求的多樣性、個性與教育供給單一、粗放之間的矛盾。實質上是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多樣化個性化要求和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更有力支撐的迫切需求與高等教育發展之間的矛盾,集中體現在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脫節上。新時代教育的主要矛盾轉變為教育發展的內向與社會參與教育的不充分的矛盾,具體表現為高校規模越來越大、課堂規模越來越大、學生人數越來越多,但教育資源有限,人才培養模式相對陳舊、評價標準相對單一、學生培養同構化模式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后疫情時代,我國仍然面臨著全球全面博弈、強政府治理模式、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矛盾表象化、社會數字化轉型以及學齡人口劇增與高質量普及等方面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的挑戰。

        對于江蘇高等教育而言,既有發展也存在問題。第一,江蘇高等教育處于普及化高位運行的新方位,但面臨著身體進入了普及化,但頭腦(思考方式)還在大眾化、手腳(工作習慣)還停留在精英化的問題,高校仍實行相對封閉的學籍管理模式,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尚未形成協同創新格局。第二,江蘇高等教育處于主要指標位居全國前列的新方位,但存在著有高原缺高峰的問題。第三,江蘇高等教育處于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走在全國前列的新方位,但存在著溢出效應明顯不足的問題。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內生動力不足,蘇南蘇北發展水平不均衡,政產學研用人才培養共同體尚未形成,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契合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三、中國高等教育的走向及江蘇措施

        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靈魂,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中國高等教育的總體發展要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各高校要深入推進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強化高校黨委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推動黨群一體化建設,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落實黨的領導的強大合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適當的根本宗旨,也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

        高等教育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辦適合的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高等教育、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要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的主線。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強調要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一流大學與國家戰略目標、戰略任務對接,在服務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等方面下功夫,以一流水平和一流質量為目標,著力推進一流大學群體建設,加快構建具有江蘇特點、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學建設體系,形成高原敦實、高峰迭起的高等教育建設新格局,努力以高等教育高質量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高等教育要始終堅持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基本職能,在新時代背景下,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人才培養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要始終堅持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加快布局和建構有組織、建制化的高等教育科研體系,實現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推進科研范式和組織模式轉型,推動高校融入區域乃至全球創新體系,與企業共建特色產業學院。

        高等教育要始終堅持多樣化發展。多樣化是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之后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要始終堅持高等教育多樣化發展,從學生需求出發,發展富有最大包容性和彈性的高等教育。根據江蘇經驗總結出的“五個轉變”,依然適用于普及化階段的發展:在發展重點上,由注重規模擴張向更加關注結構優化轉變;在發展方式上,由注重剛性保障向更加關注彈性供給轉變;在發展要求上,由注重達標考核向更加關注特色品牌轉變;在發展取向上,由注重學校建設向更加關注學生成長轉變;在發展評價上,由注重水平高低向更加關注人民滿意轉變。

        高等教育要始終堅持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是高等教育轉型的重要內容,要始終堅持高等教育的數字化戰略,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和智慧校園建設,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化融合,開展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試點工作,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和學習型大國。

        高等教育要始終堅持國際化戰略。國際化是我國加快高等教育強國建設,成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必經之路。要始終堅持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努力構建開放合作、融通中外的辦學模式,開創對外開放新格局,推動對外開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江蘇高等教育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成為產教融合的標桿、科教融匯的樣板、職普融通的示范、類型教育的高地、體制機制的范式。努力構建產業教育地方和合作聯合體、打造產業鏈教育鏈融合共同體、組建科技研發創新聯盟、提升江蘇教育核心能力、開創職普融通新格局、樹立教育國際交流品牌、開展省市聯合共建先鋒區試點,構建具有江蘇特點、中國特色的政產學研用人才培養共同體。

     

    文字整理: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李景怡。

    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2022年學術年會及第7屆研究生論壇回放鏈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v2/cloud-record/share?id=c8b9f221-eaef-4b34-bf1c-517f7292d672&from=3
    聯系地址:北京西路15號(210024) || 聯系電話:025-83300736 || 蘇ICP備14027130號-1
    主辦單位: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
    蘇公網安備 320106020101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