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新形態教材和教學資源庫建設研究
南京科技職業學院陳正東、朱永君 主持完成了2021年江蘇省高?!按髮W生勞動教育”“基礎課課程群”專項課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新形態教材和教學資源庫建設研究”(課題編號:2021JDKT072),課題組主要成員:王禹、石艷紅、楊艷、劉芳、吳方。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為了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我們開展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新形態教材和教學資源庫的建設。
1.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新形態教材建設
1.1教材定位與目標
新形態教材的建設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素質為目標。它不僅覆蓋了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的各個方面,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計算思維能力。教材定位在面向廣大高校學生,幫助他們掌握計算機基本技能,提高信息化素養,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在這個定位下,我們的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強調應用性:教材內容以實際應用為導向,注重案例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突出計算思維能力:教材中融入了計算思維的理念和方法,通過問題解決、算法設計等環節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
注重拓展性:教材不僅介紹了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還提供了拓展閱讀和思考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自主學習。
1.2教材內容與結構
新形態教材主要包括理論篇和實踐篇兩個部分。理論篇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辦公軟件、網絡基礎、數據庫基礎等內容,注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講解。實踐篇則通過具體案例和實踐項目,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操作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教材還設置了拓展閱讀和思考題,幫助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在這個結構下,我們的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系統性:教材內容全面覆蓋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的各個方面,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實踐性:實踐篇中的案例和實踐項目緊扣理論篇的知識點,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拓展性:拓展閱讀和思考題的設計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深入學習和思考,促進知識的深化和拓展。
1.3教材特色與創新
1.3.1教材內容豐富多樣
新形態數字教材的內容不僅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辦公軟件、網絡基礎、數據庫基礎等知識,還融入了最新的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同時,我們針對不同專業和層次的學生,設置了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如拓展閱讀、進階練習、案例分析等,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1.3.2教材結構創新合理
新形態數字教材采用“基礎知識+實踐應用+拓展提升”的結構,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可以通過實踐應用掌握實際操作技能,并通過拓展提升板塊進一步提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1.3.3教材形式數字化
新形態數字教材采用數字化形式呈現,將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整合在一起,使得教材更加生動形象、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時,數字化教材還具有便捷的搜索功能和個性化的學習記錄功能,方便學生學習和教師指導。
1.3.4教材交互性強
新形態數字教材支持在線交流、互動問答等功能,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此外,數字化教材還可以實時更新和優化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注重情境創設:教材通過創設實際應用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
1.3.5多元化呈現方式:
教材采用圖文并茂、視頻講解等多種方式呈現知識內容,使教材更加生動形象,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1.4教學資源庫建設與優勢
1.4.1教學資源豐富多樣
教學資源庫包含了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如電子教材、教學視頻、教學案例、習題庫等。這些資源不僅覆蓋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各個方面,還注重實用性和綜合性,旨在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計算思維。
1.4.2教學資源更新及時
教學資源庫中的教學資源會根據學科發展和技術更新及時進行更新和優化,確保學生能夠跟上時代步伐,掌握最新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術。
1.4.3便于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資源庫支持學生隨時隨地在線學習,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計劃和進度進行自主學習。此外,學生還可以通過教學資源庫進行自我測評和進階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
1.4.4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教學資源庫的在線交流和學習指導功能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進行針對性教學和輔導。同時,教學資源庫還可以減輕教師的重復性工作負擔,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新形態數字教材的建設是一項重要的教改成果,它將傳統紙質教材與數字化教學資源相融合,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更加優質、便捷的學習和教學體驗。通過新形態數字教材和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應用,我們不僅可以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入研究和實踐新形態數字教材的理念和方法論。
2.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已成為大學必修的課程之一。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提高教學質量,建設線上教學資源庫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將介紹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大學慕課線上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過程和內容,旨在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學習資源,提高其計算機應用能力和素質。
2.1建設背景與目標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大學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之一,它涵蓋了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辦公軟件、網絡基礎等多個方面。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一些問題,如時間、地點限制,互動性不足,無法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等。因此,我們開展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大學慕課線上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旨在解決這些問題,實現以下目標:
2.1.1建設豐富的線上教學資源庫
通過建設線上教學資源庫,我們將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包括電子教材、教學視頻、案例分析、習題庫等。這些資源將覆蓋課程的各個方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的核心內容。
2.1.2實現線上互動與線下實踐相結合
線上教學資源庫將與線下實踐環節相結合,通過線上互動、線下實踐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同時,線下實踐環節也可以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輔導。
2.1.3支持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
線上教學資源庫將支持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計劃和進度進行在線學習。同時,教學資源庫還將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記錄和進階練習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學習情況,提高學習效率。
2.1.4更新教學觀念和提升教學質量
線上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將促使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利用線上教學資源庫進行輔助教學,教師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2.2線上教學資源庫的建設
在建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大學慕課線上教學資源庫時,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2.2.1教學資源整合優化
在大學慕課資源庫的建設過程中,為了建設豐富多樣的線上教學資源庫,我們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各種相關資源。這些資源包括電子教材、教學視頻、案例分析、習題庫等。我們通過互聯網搜索、圖書查閱、實踐調研等方式收集這些資源,并根據課程大綱的要求進行分類和整理,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學習情況,對資源進行篩選和優化。傳統的教學資源存在著內容單一、形式陳舊等問題,因此,通過整合各類優質資源,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提供了多元化的學習資源。
2.2.2線上互動與線下實踐相結合的設計
為了實現線上互動與線下實踐相結合,我們利用大學慕課資源庫的優勢,設計了在線討論、答疑解惑、作業提交等功能。這些功能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并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我們還根據線下實踐環節的需求,設計了實驗指和項目任務等,與線上教學資源庫相互補充。在線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靈活的學習方式和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通過建立在線課程系統,實現了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進行自主學習的目標。
2.2.3自主學習平臺的開發與優化
為了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我們開發了自主學習平臺。該平臺提供了個性化的學習記錄和進階練習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學習情況。同時,我們還設置了在線交流和答疑功能,方便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我們不斷優化自主學習平臺的功能和界面設計,提高用戶體驗和學習效果。
2.2.4教師團隊的建設與培訓
線上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需要教師團隊的協作與支持。我們組織教師進行培訓和學習,提高他們使用線上教學資源庫進行輔助教學的能力。同時,我們還鼓勵教師參與資源庫的建設和更新維護工作,以滿足不斷變化的教學需求。
通過努力,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大學慕課線上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該資源庫具有以下特點:線上教學資源豐富多樣;互動功能強大;支持個性化學習;教師團隊建設良好;持續更新維護。
2.2.5實時更新與維護
為了保證教學資源的質量和實用性,我們建立了實時更新與維護機制。我們定期對教學資源進行更新和維護,確保其內容能夠及時反映學科的前沿動態和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