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l8jzc"><object id="l8jzc"><input id="l8jzc"></input></object></rp>

  • <button id="l8jzc"><object id="l8jzc"></object></button>

  • <em id="l8jzc"></em>
  • 江蘇高等教育網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辦: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
    協辦: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學院
    當前位置:首頁高教信息高教時空正文

    增進民心相通:深化中非高校合作的有效途徑

    來源:《光明日報》作者:田小紅發布:2023-11-06 14:56分享:

    來源:《光明日報》( 2023年10月31日 15版)

     近期舉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民心相通專題論壇發布了“絲路心相通”共同倡議,并強調將在教育等領域進一步開展交流與合作,以增進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倡議得以順利落地的重要保障。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后,中國政府設置了“絲綢之路”專項獎學金,開啟了“一帶一路”高等教育交流的新時期。非洲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54個非洲國家中有52個與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國對非教育合作始于1956年,而正式提出規?;母咝:献魇加?009年的《中非合作論壇—沙姆沙伊赫行動計劃》。在該計劃中,中國“倡議實施‘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選擇中方20所大學(或職業教育學院)與非洲國家的20所大學(或職業教育學院)建立‘一對一’的校際合作新模式”。這一計劃在2015年的《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行動計劃》和2018年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中被進一步強調。2023年7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與非洲大學協會(AAU)共同成立中非大學聯盟交流機制,其秘書處和研究院也分別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和浙江師范大學掛牌成立,這標志著中非大學合作邁上了一個新臺階。本文基于對“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的大部分參與院校和非洲孔子學院的訪談以及相關文獻資料的梳理,從確保項目成效和可持續發展角度,對繼續深化中非高校合作提出若干建議。

      項目設置需與大學自身發展的使命相一致

      大學合作是雙邊的國際活動,對非大學合作,不能僅僅看作一種單方面的援助,而需要結合大學自身的獨特屬性,考慮大學自身的使命。從既有的項目實施來看,實施效果的顯著與否和學科在該大學學科系統中的地位緊密相關。如果合作的內容正好是大學的重點學科,那么合作就會受到高度重視,實施起來也更加順暢。例如,南京農業大學和肯尼亞埃格頓大學就是這方面的典范,兩所大學的合作不僅促進了雙方的發展,而且強化了埃格頓大學的社會影響,使其在東非地區的農業領域享有盛譽。

      如果大學自身本來就有教學科研方面的對非策略,也有助于中非大學伙伴關系的發展。例如,浙江師范大學自2003年起就成立了非洲研究中心,其比較教育學科也專注于非洲教育研究,對非策略在學校整體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眾多學院、學科已經將非洲研究納入其中,并積極開展對非合作,為學科的碩士點、博士點設置和人才培養發揮了重要作用。再如,北京大學中東研究所很早就設置了阿拉伯語系,與開羅大學有很長的合作歷史,很多教師和學生曾前往開羅大學學習,對其成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設置能夠“在非洲土壤中生長”的合作項目

      “研究非洲、懂得非洲”是中非大學合作成功的關鍵。

      研究非洲,一方面要從宏觀層面了解非洲大陸不同國家自身的發展階段和發展需求,使合作項目契合該國的發展戰略。非洲是一個多樣性的大陸,包括了不同的經濟、社會和政治樣態,因此,其發展需求和重點也有所不同。一些國家已經擁有相對發達的經濟和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例如摩洛哥、突尼斯、毛里求斯等。另一些國家正在成為信息技術和創新的中心,例如肯尼亞的科技創業生態系統、盧旺達的電子政務和埃及的科技創新中心等,但還有一些國家在減貧、糧食危機、疾病治療、維持和平等方面面臨著嚴峻挑戰。

      另一方面,需要深入了解非洲不同國家高等教育的優劣勢和發展需求,以使合作項目嵌入其發展規劃之中并成為優先事項。非洲大陸高等教育呈現出多樣性和差異性,其發展階段也有很大的不同。一些國家已經有了世界知名的大學或學科,比如埃及開羅大學的考古學,南非開普敦大學的醫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加納大學的經濟學、法學,內羅畢大學的醫學、工程學等都享有國際聲譽。很多大學正在積極制定和實施發展規劃,以滿足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需要,如加納的開普海岸大學、尼日利亞的拉各斯大學、坦桑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大學等。而尼日爾、布基納法索、索馬里、南蘇丹和利比亞等沖突和動蕩國家,其高等教育的發展則舉步維艱。因此,在中非大學聯盟中,有的大學之間基本停留在援助關系,有的是能夠相互受益的合作關系,而一些學科也在向非洲學習??傊?,只有在懂得非洲及非洲高等教育的基礎上,才能科學設置能夠“在非洲土壤中生長”的合作項目。

      加強農、林、水、醫學和人文社科領域合作

      非洲國家囿于自身的發展階段,把農業現代化和工業化放在優先發展位置。在高等教育合作方面,孔子學院、“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魯班工坊、“未來非洲—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計劃”等為非洲培養改善民生、現代化治理人才作出了貢獻。從現有項目來看,扎根下去且取得顯著成效的主要是農業、林業、水科學與工程學、醫學、語言、教師教育等領域。未來的合作應該鼓勵更多的農林大學、擁有水科學與工程學的高水平綜合大學、師范大學、高等職業院校等參與進來,壯大當前的合作規模。

      在醫學領域,中國政府在向非洲提供醫療物資、建設醫療設施、提供疫苗援助、派遣醫療專家和醫療隊赴非洲提供醫療服務和技術培訓等方面作出了顯著貢獻。未來大學之間的合作可以探索新的方式,如在非洲本土建立醫學教育中心,或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和人工智能,創建新型的聯合醫學教育項目等。畜牧業也是非洲的重要產業,而動物醫學則是非洲缺乏的學科,可將相關領域納入大學合作之中。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中非合作歷史悠久,為民心相通作出了巨大貢獻。從現有項目的成功經驗來看,語言教育、教師教育、現代化治理等仍然是合作的重點領域。此外,很多非洲國家的大學開設有專門研究本土文化的學科和研究中心,中方大學可以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聯合設置落地于非洲大學的當地歷史、語言、文化遺產、社會動態等研究中心,從而跳出單向援助的思維定式,培養了解非洲、懂得非洲的中方人才。

      優化項目運行機制

      一個良好的運行機制是項目取得成功的關鍵。運行機制包括項目的規則和程序、資源的分配與管理、溝通與協作、反饋與調整、監督與評價等方面。只有雙方都參與運行機制的制定和實施,項目才能取得成功??鬃訉W院通過雙方共同負擔資源投入,共同進行行政管理、資源分配、人員管理等,經過20年的發展,逐漸成為中外大學合作的成功典范。不過,也有一些合作項目還需要中非雙方的高校在資金和資源支持上加大力度,從而提高雙方管理層和教職員工對合作的重視程度、對項目的參與和支持力度。

      影響合作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文化和語言背景,合作過程中,雙方也都有過因溝通不暢導致項目難以繼續的情況。因此,建立清晰、高效的交流和合作機制是合作成功的關鍵。同時也要注意到,不同的文化和語言背景造成的溝通障礙和理解困難需要雙方積極主動地加強文化交流、促進相互理解和適應。此外,監督與反饋是項目優化和進入良性循環的關鍵,在機制建設中,這是相對薄弱的環節。未來,在政策進入新的循環的過程中,應該讓項目的實際參與者、利益相關者、研究者等共同參與政策制定,積極傾聽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建議,使項目設置更加符合科學發展的邏輯,這是項目不流于形式的關鍵。

      (作者:田小紅,系浙江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研究員)


    聯系地址:北京西路15號(210024) || 聯系電話:025-83300736 || 蘇ICP備14027130號-1
    主辦單位: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
    蘇公網安備 32010602010156號
    欧美婷婷激情综合视频_欧美同性恋视频_欧美同性恋视频在线观看
    <rp id="l8jzc"><object id="l8jzc"><input id="l8jzc"></input></object></rp>

  • <button id="l8jzc"><object id="l8jzc"></object></button>

  • <em id="l8jzc"></em>
  •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