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建校,歷經14次搬遷、12次易名。6月1日,中國礦業大學迎來了建校110周年生日,該校也舉辦建校110周年創新發展大會,回顧總結110年辦學歷史和經驗,并舉行創建能源資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征程開啟儀式。
中國礦業大學的前身是1909年創辦的焦作路礦學堂,這也是近代中國第一所礦業高等學府、第一所私立工科高等學校,開創了中國礦業高等教育的先河。在百余年發展過程中,學校歷經戰火烽煙洗禮與輾轉遷徙磨煉。焦作路礦學堂先后歷經福中礦務專門學校、福中礦務大學,1931年更名焦作工學院??箲鸨l后,學校被迫搬遷至山西寶雞,并在陜西漢中城固縣,與北洋大學、北平大學等學校的工學院合并成立國立西北工學院。新中國成立后,學校遷至天津,以“中國”為姓,以“礦業”為名,成立了新中國第一所礦業高等學府。1952年,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的采礦系并入中國礦業學院。1953年,學校搬遷至北京,成為學院路著名的“八大院?!敝?。1970年,學校遷往四川,1978年,學校又從四川遷到徐州。1988年,鄧小平題寫了新的校名——中國礦業大學。
學校培養了煤炭系統第一位碩士、博士,涌現出一大批站在行業發展前沿的科技領軍人才,先后有6位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取得了一大批具有開創性、影響深遠的科技成果,誕生了中國煤炭行業多個第一,研制出了中國第一臺拋煤機,建成了中國第一個氣化采煤礦井,建設了中國煤炭行業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煤炭能源行業進步和國家能源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鑄就了中國煤炭高等教育的一流品牌。
經過110年的奮斗與發展,學校累計培養各類學生33萬余人,從中走出了22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30多位省部級領導和70多位高校領導,以及300多位大型煤炭企業領導者,數千名煤炭科技創新的帶頭人。今天的礦大,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和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同時也是部省共建高校。
在建校110周年創新發展大會上,中國礦業大學黨委書記劉波表示,中國礦業大學將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更好地服務國家能源戰略、行業轉型升級、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以實際行動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為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