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l8jzc"><object id="l8jzc"><input id="l8jzc"></input></object></rp>

  • <button id="l8jzc"><object id="l8jzc"></object></button>

  • <em id="l8jzc"></em>
  • 江蘇高等教育網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辦: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
    協辦: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學院
    當前位置:首頁高校信息專題薈萃正文

    鄭州大學打造一流本科教育體系

    發布:2019-08-05 11:50分享:

    7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發布新聞——“鄭州大學著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體系 培養卓越本科創新人才”,介紹鄭州大學本科教學工作。以下為全文。

    鄭州大學著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體系

    培養卓越本科創新人才

    教育部網站刊文,鄭州大學打造一流本科教育體系這樣做……

    鄭州大學圍繞“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這一重大命題,主動適應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以人才培養為核心,突出激勵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能動性,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強化思政工作,促進全面發展

    教育部網站刊文,鄭州大學打造一流本科教育體系這樣做……

    加強對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組織領導,成立由校黨委書記和校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印發《關于推行“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實施方案》。建強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落實學校、學院、教研室三級備課和教學研討制度。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打造一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選樹一批課程思政優秀教師,營造“三全育人”良好氛圍。以“讀書活動、人文講座、課題訓練、文化體驗”四大育人工程為載體,打造“基地—中心—書院”“三位一體”的文化育人平臺,建立“優質課堂+校園活動+人文實踐”文化素質教育課程新模式,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

    聚焦多元發展,創新培養機制

    教育部網站刊文,鄭州大學打造一流本科教育體系這樣做……

    針對學生不同需求,探索多元化人才培養路徑,開辟多途徑成才通道,幫助學生成長成才。實施復合型人才培養,鼓勵學生跨學科、跨專業選課學習,完善以學科興趣和個人專長為導向的轉專業機制,完善輔修、雙學位制度,拓展學生學科視野,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支持“穆青班”等跨學科跨專業的特色班建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交叉能力,增強通識與專業并重的綜合素質,打造復合式人才培養模式。著力推進與國際一流高校多層次合作機制,通過暑期學校、外出訪學等形式的短期海外游學項目,拓展學生國際視野。

    推進內涵建設,提高專業水平

    教育部網站刊文,鄭州大學打造一流本科教育體系這樣做……

    實施卓越拔尖人才培養,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文科改革探索。建立完善的專業準入、預警和退出機制,合理規劃本科專業體系,做好存量升級、增量優化、余量消減。引導校內專業積極參與專業認證和評估,實施專業評估周期化管理。在現有協同育人、專業共建的基礎上,選取部分專業開展以社會法人為主建設專業的辦學探索,深化優質教育資源的引入,提升專業辦學能力。

    深化教學改革,完善課程體系

    教育部網站刊文,鄭州大學打造一流本科教育體系這樣做……

    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標準,完善科學素養課、潛能激發課和專業導論課等課程體系建設,打造一批“金課”。探索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有效機制,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積極推動考核評價方式改革,針對課程特點選擇合理、科學的考核方式,健全能力與知識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學業考核評價體系。推進小班化教學,推廣研討式教學、互動式教學、案例式教學等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加強實踐教學,推進協同育人

    教育部網站刊文,鄭州大學打造一流本科教育體系這樣做……

    以提升本科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為目標,加大實踐教學投入,大力建設由校內實驗平臺和創新工坊、校外實踐基地和創業孵化基地構成的實踐教學平臺體系,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有效支撐。大力推進虛擬仿真實驗室、虛擬仿真項目建設,優化實驗教學條件,構建完善的虛擬仿真實驗環境和平臺。推進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拓展校外實習空間。優化實驗人員結構,加強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建設,鼓勵高水平教師承擔實踐教學。整合實驗教學資源,推進實驗室開放,打破學科專業壁壘,實現資源共享。加強質量監督,建立質量跟蹤評價機制,提高實踐實訓質量。

    轉變工作理念,提升服務能力

    教育部網站刊文,鄭州大學打造一流本科教育體系這樣做……

    加強學風和教風建設,采取完善教學制度、建設基層教學組織和提升教師隊伍能力等措施,推進教學管理理念向育人服務轉變,為學生成長成才保駕護航。基于“扶優補差”工作思路,完善學業預警和學分管理等制度。建立健全多種形式的基層教學組織,堅持開展院系本科教學管理年度考核。加強實踐類教學、學術交流和研究性學習,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全力推進慕課開放學習和實驗室開放練習,為自主性學習、交叉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創造更好條件。

    聯系地址:北京西路15號(210024) || 聯系電話:025-83300736 || 蘇ICP備14027130號-1
    主辦單位: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
    蘇公網安備 32010602010156號